
第 1 页 /共 6 页 全国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近代英国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全书派哲学 2.与时倶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A.理论前提 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 D.理论特征 3.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表明它是( ) A.具体物质的个性 B.—切物质的共性 C.自然物质的个性 物质的共性 4.世界观是人们对( ) D.法国百科 D.自然 A.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类社 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又要结合中国实际。 这符合(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的原理 D.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6.“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的能动作用都是积极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 C.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巨大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违背规律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历史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8.下列各项不属于认识客体的是( ) A.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 B.已经揭秘的史前文明 C.已经观测到的银河系 D.尚未发现的地下矿藏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由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由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由特殊真理走向终极真理的过程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是( ) A.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因素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 C.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分工协作和经济管理属于( )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2.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动力是( ) A.科学和技术 B.广大人民群众 C.革命和改革 D.社会基本矛盾第 2 页 /共 6 页 13.唯物史观认为,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 A.物质财富的多寡 B.历史作用的大小 C.天赋才能的有无 D.社会阅历的深浅 14.具体劳动(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形成商品的价值 15.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对各因素都有影响和渗透作用的是 23.在 2018 年 3 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首次载入宪法的 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们道德水平的极大提升 D.人们法律意识的极大提高 25.当前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D.实现人类大同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 ) A.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C.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教育和培训的费用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不足的危机 D.买卖脱节的危机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国家制度 D.文官制度 18.垄断资本主义可分为( ) A.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阶段 B.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阶段 C.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阶段 D.私人垄断、一般垄断和国家垄断三阶段 19.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20.垄断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垄断行为所创造的更多市场价值 B.垄断企业在自由市场上的贱买贵 卖 C.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D.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 余价值 21.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中国共产党 B.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 3 页 /共 6 页 26.简述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27.什么是生产关系?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8.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9.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 30.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如果 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 2 题计分。 31.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并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32.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试述经济全球化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明显加快的原因。 全国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2、C 3、B 4、B 5、A 6、D 7、A 8、B 9、B 10、D 11、B 12、D 13、B 14、C 15、A 16、B 17、C 18、A 19、D 20、D 21、A 22、C 23、D 24、A 25、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第 4 页 /共 6 页 26.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 件。 (3)相互关系: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内和外的划分因一定条件而具有相对性。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在考察单个事物时,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内因,此事物和他事物的关系 是外因。当把上述两个事物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又成 了内因。对同一事物来说,内因和外因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7.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答】(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②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③完全以上述两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因为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28.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答】(1)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 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 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29. 垄断利润的来源 【答】(1)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 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2)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 第一,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第二,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 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 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 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 的再分配。 30.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答】(1)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背离这些原则的错误 倾向。科学社会主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 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始终坚持社 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第 5 页 /共 6 页 (2)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 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必须把社 会主义一般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才能发挥这些原则 指导实践的巨大威力,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真谛。 (3)要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 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 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任选 2 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答】(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 识论的精髓; 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延长工作日要受到工作日界限的限制,而且遭到工人阶级的反抗。因此, 资本家还要采取另外一种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这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 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 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3)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3.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内容,以及迅速发展的原因 (1)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 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 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2)内容: ① 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② 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③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④ 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第 6 页 /共 6 页 ⑤ 国际组织的建立. ⑥ 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等. (3)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 大扩展,其根本原因是: ①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 ②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③国际资本流动增强。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