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山东自考教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 )
A.教育现象的产生 
B.教育问题的提出 
C.教育事实的发生 
D.教育规律的揭示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尔》 
3.明确提出以"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目的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规律 
C.教育内容 
D.教育效率 
5.教育的价值取向反映的是( )
A.教育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B.想要教育干什么的问题 
C.教育干了什么的问题 
D.教育没干什么的问题 
6.主张"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提出"一般发展"理论的教育学家是( )
A.维果茨基 
B.赞可夫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8.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 )
A.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B.与学生发展同步 
C.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 
D.不受学生发展制约 
9."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句话强调的是美育的哪种功能( )
A.育美功能 
B.育德功能 
C.促智功能 
D.健体功能 
10.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模式是( )
A.教学最优化模式 
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C.合作教学模式 
D.发现或探究模式 
11."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倡导者是( )
A.胡适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2.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C.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 
D.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13.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14.我国学制中具有明显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15.教育受社会影响,但社会不能完全改变教育内在发展的规律,这表明教育具有 ( )
A.环境决定性 
B.相互排斥性 
C.相对独立性 
D.内部同一性 
16.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有: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和( )
A.娱乐功能 
B.竞技功能 
C.育德功能 
D.审美功能 
17.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哪个国家( )
A.中国 
B.印度 
C.巴比伦 
D.埃及 
18.教育过程是一个上位概念,它具体包括:德育过程、智育过程、美育过程和( )
A.艺术过程 
B.体育过程 
C.人文过程 
D.科学过程 
19.杜威是下列哪种理论的代表人物( )
A.课堂中心论 
B.知识中心论 
C.教师中心论 
D.儿童中心论 
20.发挥联系学校与社会桥梁作用的教育形式是( )
A.学前教育 
B.成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区教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育目的 
22.智育 
23.单轨制 
24.教育的公平性 
25.实用主义教育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我国德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7.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28.简述教育的生产性. 
29.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规律. 
30.我国1922年学制的特点是什么?
3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32.试论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3. 新课程实施后的一天,县教研室的M主任在A校长的陪同下,连续听了语文课、数学课和科技课各一节.科技课的内容是"新、旧五元面值人民币的区别",课前Y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座位上各放一张新版和旧版的五元钱人民币.上课了,Y老师导入后,学生就开始观察了.他们边观察边记录,课堂显得十分沉静.A校长觉得师生互动不够就有点坐不住了,不停地跟M主任说一些抱歉的话.开始交流成果了,第一个学生讲了八点区别,第二个学生只讲了四点.老师看着第二个学生,问道:"你记录了这么多,怎么只讲了四点呢?"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讲到的,我就没有重复,只是作了补充."Y老师说:"这样回答问题好."有个学生可能平时不大公开发言,回答有些紧张,老师耐心地听他讲话,并投以鼓励的目光,这个学生则渐渐地回答流畅起来.一堂课很快结束了,Y老师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都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了知识. 
在课后的交流会上,M主任的发言令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大为吃惊.他说:"听了三节课,感受最深的是Y老师的科技课.语文、数学课都是集体研究的,教学思路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没什么改变,尽管教学显得很精致,但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不能算是好课.而这堂科技课……". 
试分析Y老师在科技课中成功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并说明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的?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