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7月山东自考发展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主要处在地球的( )
A.赤道附近 
B.赤道以北 
C.赤道以北的北温带地区 
D.赤道以南   
2.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是( )
A.贫困 
B.生产率低下 
C.人口出口率高 
D.失业率高 
3.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成为发展经济学发展的主流是在二十世纪的( )
A.40年代~60年代中期 
B.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 
C.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 
D.80年代末期~二十世纪末期 
4.《经济成长阶段》一书的作者是( ) 
A.罗斯托 
B.刘易斯 
C.马歇尔 
D.钱纳里 
5.假定一个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K是3,储蓄率是9%,则其经济增长率为( )
A.3% 
B.5% 
C.7% 
D.9% 
6.收入分配比较平等的国家的吉尼系数一般在( )
A.0.10到0.20之间 
B.0.20到0.35之间 
C.0.35到0.50之间 
D.0.50到0.70之间 
7.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
A.10‰到20‰之间 
B.20‰到30‰之间 
C.30‰到40‰之间 
D.40‰到50‰之间 
8.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失灵,另一类是( )
A.技术失灵 
B.组织失灵 
C.企业失灵 
D.政府失灵 
9.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是 ( )
A.马尔萨斯 
B.马歇尔 
C.舒尔茨 
D.刘易斯 
10.在发展中国家,降低生育率的根本途径是( )
A.提高育龄妇女的社会地位 
B.提高育龄妇女的教育程度 
C.增加育龄妇女的收入水平 
D.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力度 
11.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独特现象是( )
A.没受过教育的人的失业率高 
B.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失业率低 
C.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率低 
D.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率高 
12.发展中国家解决城市失业的根本途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增加对城市的投入 
C.限制农民向城市迁移 
D.消灭城乡差别 
13.在资本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
A.增加实际储蓄数量 
B.完善金融体系与信用机制 
C.增加货币的供给数量 
D.提高全社会的投资率 
14.从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筹集资金的重点是( )
A.大量引进外资 
B.主要依靠外国援助 
C.广泛动员国内资源 
D.增加政府税收 
15.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本积累的高低 
B.人力资本的形成 
C.技术进步的程度 
D.高效的经济组织 
16.熊彼特认为,作为企业家灵魂的职能是( )
A.高超的领导艺术 
B.非凡的组织才能 
C.不断地创新活动 
D.卓越的管理能力 
17.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A.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C.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D.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充要条件 
18.联合国颁布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关注的问题是( )
A.粮食 
B.农业 
C.人口 
D.环境 
19.政府动员公共储蓄资源的主要工具是( )
A.政府支出 
B.政府税收 
C.政府金融政策 
D.政府价格政策 
20.下列不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是( )
A.所得税 
B.财产税 
C.遗产税 
D.关税 
21.在金融系统中,直接经营各种存贷业务的是(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22.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B.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C.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3.提出人和动物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产量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的观点是( )
A.马歇尔 
B.马尔萨斯 
C.刘易斯 
D.大卫·李嘉图 
24.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5.我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是在( )
A.中共十二大报告 
B.中共十三大报告 
C.中共十四大报告 
D.中共十五大报告 
27.有利于企业家创新活动的市场导向的环境包括( ) 
A.清晰的产权制度 
B.公正的法治制度 
C.公正廉明的行政管理制度 
D.健全的社会基础设施 
E.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28.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 ) 
A.引进一种新的产品 
B.使用新的生产方法 
C.开辟新的产品市场 
D.获得新的原料来源 
E.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9.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特点有( ) 
A.课税基础相对狭窄 
B.税收对收入缺乏弹性 
C.税收管理水平较低 
D.对直接税的依赖性大 
E.间接税的比重比较低 
30.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包括( ) 
A.食品贡献 
B.原料贡献 
C.市场贡献 
D.要素贡献 
E.外汇贡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规模分配 
32.国家创新体系 
33.联系效应 
34.霍夫曼比例 
35.贸易条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和经济意义. 
37.简述教育的直接社会收益. 
38.简述"不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39.简述外贸乘数及其政策含义. 
40.简述贸易保护对一国经济的不良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42.试述"两缺口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政策意义.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