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月山东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类别概念的是( ) 
A.国家  
B.社会 
C.残疾人  
D.组织
2.研究者在社会研究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这种研究原则是( ) 
A.制度思维  
B.价值中立 
C.价值涉入  
D.价值关联
3.研究者在整个研究的前期阶段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 ) 
A.应用性研究  
B.探索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4.对儿童或聋哑人的访谈最好采用( ) 
A.小组访谈法  
B.结构式访谈法 
C.电话访谈法  
D.特殊访谈法
5.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研究方法不同  
B.采用的分析范式不同 
C.研究的对象不同  
D.研究的目标不同
6.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 ) 
A.社会实践  
B.有关机构的委托 
C.研究者的兴趣  
D.当地政府的管理需要
7.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混淆了分析层次,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这种错误被称为( ) 
A.以偏概全  
B.教条主义 
C.简单还原  
D.观念混乱
8.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所想要研究的问题,这属于选题的( ) 
A.可行性标准  
B.新颖性标准 
C.主观标准  
D.实用性标准
9.下列概念使用操作性定义的是( ) 
A.采用尺子上的刻度来说明"长度" 
B."死亡"是指生命的终结 
C."生育"是人类繁衍下一代的行为 
D."伟人"是指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10.下列关于微观社会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社会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的社会理论 
B.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事实的比较来加以验证 
C.可以为一个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理论导向 
D.采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复杂的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以及比较庞大的理论体系
11.下列对于样本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大,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 
B.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 
C.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与抽样精度之间是一种正向的线性关系 
D.抽样精度按比例地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大而降低
12.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的抽样方法是( )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判断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13.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们变为可测量的变量,这一步骤属于( ) 
A.访谈过程  
B.测量过程 
C.问卷发放过程  
D.抽样过程
14.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的量表是( ) 
A.李克特量表  
B.罗森伯格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  
D.李克特总加量表
15.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叫做( ) 
A.操作化  
B.概念化 
C.抽象  
D.测量
16.在问卷设计时,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和要调查的内容,在纸上画出问卷各个部分及前后顺序的框图,这种技术应用于( ) 
A.设计问卷初稿阶段  
B.试题用问卷初稿阶段 
C.修改、确定并印刷阶段  
D.准备阶段
17.每一个问题究竟预留多少个编码框,主要( ) 
A.视答案的内容而定  
B.视答案的数量而定 
C.视答案的性质而定  
D.视答案的复杂程度而定
18.下列属于正确提问方式的是( ) 
A."您的家庭类型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还是联合家庭?" 
B."大多数医生认为被动吸烟容易导致肺癌,您赞同吗?" 
C."您是否赞成物价不改革?" 
D."您的父亲是工人吗?"
19.下列属于在访谈开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是( ) 
A.当场记录  
B.表情和动作控制 
C.对问题的追问  
D.熟悉调查内容
20.相对于问卷法而言,观察法的( ) 
A.信度低,效度低  
B.信度低,效度高 
C.信度高,效度低  
D.信度高,效度高
21.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前者不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后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B.前者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后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C.前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后者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 
D.前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后者不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
22.研究人员试题图验证如下假设:一个有犯罪倾向的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一个成人友好热心的忠告,他就可能避免犯罪.在这里,实验刺激是( ) 
A.犯罪倾向  
B.少年的年龄 
C.忠告  
D.少年的家庭经济状况
23.测量因变量B(前测)——引入自变量A——再测量因变量B(后测),然后比较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的差异.这种分析原理是( ) 
A.设置控制组的实验原理  
B.无结构式访谈的一般原理 
C.实验的一般逻辑原理  
D.问卷调查的一般原理
24.实验法最大的弱点是( ) 
A.样本选取的缺陷  
B.受道德的限制 
C.人为干涉  
D.受法律的限制
25.当我们要研究国外的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难以直接访问的研究对象时,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文献法 
C.问卷调查法  
D.观察法
26.在使用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时,如果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不一致,将导致( ) 
A."统分谬误"  
B."区位谬误" 
C."类别谬误"  
D."理论谬误" 
27.在社会统计分析中,通常把"小概率事件"概率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 
A.0.001或0.05  
B.0.0l或0.005 
C.0.0l或0.05  
D.0.1或0.05
28.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转换成统计软件和统计程序能够识别的数字,这是计算机汇总步骤中的( ) 
A.登录  
B.录入 
C.编码  
D.程序编制
29."当代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这一标题属于( )
A.结论展示式  
B.直陈主题式 
C.复合结构式  
D.反复疑问式
30.下列关于研究报告参考文献索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文内注释方式的报告不必在文后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B.参考文献不包括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报告 
C.参考文献包括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中曾经引用过的所有文献 
D.参考文献可放在报告中的任何位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 ) 
A.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E.规范性
32.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 
A.确定分析单位和分析对象  
B.明确研究目的 
C.明确研究性质  
D.确定研究方式 
E.确定具体研究方法
33.小组访谈的优点是( ) 
A.有利于推论研究对象的总体 
B.有利于进行较精确的统计分析 
C.了解情况快,效率高 
D.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相互交流而猎取更多信息 
E.有利于将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
34.理论的基本形态是( ) 
A.理论探索  
B.理论命题 
C.理论模型  
D.理论抽象 
E.理论概括
35.下列关于信度与效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有效的测量,不一定是可信的  
B.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 
C.可信的测量,一定都是有效的  
D.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E.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36.下列有关问卷问题的排序设计的选项,正确的是( ) 
A.把内容相关问题放在一起 
B.一般把开放题放在问卷的前面 
C.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 
D.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E.排序设计会产生一定的顺序效应
37.实验法的特点有( ) 
A.必须在实验室进行 
B.人为设定观察情境 
C.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D.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E.其研究结论可直接推论到真
[1]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