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山东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2008年10月山东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重要的新闻学文献《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陆定一 
D.胡乔木
2.我国有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说过:"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的客观报道是没有的."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
3.在采访过程中,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是(  )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骨干材料 
D.背景材料
4.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工作作风,主要有求实、正派的作风,勤奋、谦虚的作风,遵纪守法的作风,以及(  ) 
A.艰苦奋斗的作风 
B.雷厉风行的作风 
C.一丝不苟的作风 
D.文明礼貌的作风
5.我国有位著名记者说过:"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有朋友."讲述这番话的记者是(  ) 
A.邹韬奋 
B.范长江 
C.穆青 
D.邓拓
6.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取决于(  ) 
A.信息积累 
B.知识积累 
C.政治敏感 
D.业务能力
7.在我国新闻界,比较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以及(  ) 
A.显著性 
B.异常性 
C.冲突性 
D.影响性
8.采访的临时准备,主要包括明确报道思想,了解采访对象,收集背景材料,拟定采访计划,以及(  ) 
A.熟悉社会情况 
B.学习有关知识 
C.采访心理准备 
D.采访方式准备
9.记者的资料积累,包括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和(  ) 
A.实践性积累 
B.知识性积累 
C.感情积累 
D.素材积累
10.在访问中,不可先入为主,带有偏见,而应客观全面地听取各方面的观点,访问对象要选择权威性或代表性的人士,作深入的了解,抓住要害,突出重点.这是(  )
A.因争论访问 
B.因访问 
C.因人物访问 
D.因问题访问
11.记者问采访对象:"您对这次展览会是否满意?"这种提问方法是(  )
A.诱导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闭合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12.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 
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 
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 
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领导未表态的问题
13.在采访中,吃透"两头"的"下头"指的是(  ) 
A.好人好事 
B.下级情况 
C.实际情况 
D.群众意见
14.采访中的上下结合指的是(  ) 
A.党的方针与社情民意的结合 
B.党的方针与报道事物特点的结合 
C.当前需要报道的问题与社情民意的结合 
D.当前需要报道的问题与事物的特点的结合
15.在田径比赛中,记者同时对男子万米赛跑和男子铅球比赛所做的采访,属于(  ) 
A.交叉采访 
B.蹲点采访 
C.巡回采访 
D.隐性采访
16.《证券时报》记者邀请一些金融研究专家座谈当前的股市问题,这是(  ) 
A.预期访问 
B.集体访问 
C.新闻发布会 
D.因人访问
17.在新闻六要素(五个W一个H)中,作为核心要素的是(  ) 
A.何人 
B.何时 
C.何事 
D.何地
18.记者需要掌握"十八般武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是(  ) 
A.会使用电脑 
B.会与人打交道 
C.会采写消息 
D.会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
19.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上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  ) 
A.徐宝璜 
B.林白水 
C.邵飘萍 
D.黄远生
20.导语中将叙述与议论交织在一起,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它被称为(  )
A.叙述式导语 
B.概括式导语 
C.评述式导语 
D.描述式导语
21.读者喜爱的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的作者是(  ) 
A.张季鸾 
B.邵飘萍 
C.范长江 
D.邹韬奋
22.消息导语后面的部分,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称为(  )
A.新闻肢体 
B.新闻主体 
C.新闻眼 
D.新闻鼻
23.下列新闻报道形式中,属于事件性新闻的是(  ) 
A.深度报道 
B.述评性报道 
C.突发事件报道 
D.解释性报道
24.近年来出现的散文化新闻、政论式通讯等属于(  ) 
A.通讯的变体 
B.消息的变体 
C.散文 
D.政论的变体
25.一则消息报道的是一件事实或事件的一个阶段、一个侧面,此种报道方法叫(  ) 
A.新闻集纳 
B.一事一报 
C.新闻述评 
D.简明新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记者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获取新闻线索 
B.善于选择报道角度 
C.挖掘新闻素材 
D.善于选择新闻事实 
E.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27.记者采访中的核实方法有(  )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逻辑判断 
E.技术检验核实
28.记者开座谈会要注意的问题是(  ) 
A.根据采访要求选择座谈对象 
B.有座谈讨论的提纲 
C.与会人数尽可能多一些 
D.善于引导讨论 
E.关注会场环境
29.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有(  ) 
A.正面新闻 
B.硬新闻 
C.软新闻 
D.负面新闻 
E.纯新闻
30.按照不同的写作形式和写作特点,我国新闻写作通常把消息分为(  ) 
A.动态消息 
B.综合消息 
C.性消息 
D.人物报道 
E.述评性消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新闻政策 
32.易地采访 
33.复合导语 
34.人物新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记者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36.简述新闻现场观察的作用. 
37.新闻写作中如何处理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
38.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题人数下降.报社派你前去采访,请拟定采访提纲.
39.分析下列消息的导语(属于哪一类、哪一种表述方式的导语?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写好此类导语?)
非洲惊现"自杀树"花开时生命会终止
本报讯植物学家17日宣布,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发现棕榈树新物种,这种棕榈树叶子可达5米,是迄今发现的叶子最大的开花植物.更神奇的是,对于这种棕榈树而言,花开便是生命的终止.它们把所有营养留在果子上,供昆虫和鸟类享用.
这种棕榈树的发现报告刊登在17日出版的《林奈学会植物学杂志》上.林奈学会位于英国伦敦,是一个研究生物分类学的国际协会.
报告称,这种棕榈树呈金字塔形,"体形"巨大,高度超过18米,叶子直径可达5米,法新社说,这是迄今发现的叶子最大的开花植物.这种棕榈树"开花自杀"的奇特生命周期也让植物学家咋舌不已.
英国植物学专家说,这种棕榈树长到"巅峰"后,顶端会绽放出数以百计的小花朵.专家说:"每朵花都能授粉后结果,很快,果子淌下的甘露吸引来无数昆虫和鸟儿.一旦结果,棕榈树储存的营养完全消耗,整棵树以一种令人惊恐的方式死去."
令植物学家兴奋的是,这棵棕榈树不仅属于新物"种",还是一种新物"类".
根据物种分类术语,"类或属"介于"种"与"科"之间.这意味着,在发现"同类"之前,这种棕榈树自成一"类".
法新社说,由于这种棕榈树存世数量可能不足百棵,保护刻不容缓.
六、综合应用题(20分) 
40.根据下述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新华社电讯.(2008年3月31日发稿,字数700-800字.) 
2008年3月31日7时30分,境内外记者已基本就位.8时09分,机场专机坪铺上红地毯,圣火架被安放在地毯中央.8时53分,天空中"奥运圣火号"专机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欢迎人群一阵欢呼:"来了!来了!"搭载北京奥运会圣火火种的"奥运圣火号"专机在中国人民的期待中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欢迎人群中鸦雀无声,人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专机缓缓降落,滑向停机坪.被称为"火凤凰"的"奥运圣火号"机身喷涂上红黄相间的祥云图案,流光溢彩,寓意祥云环绕圣火,象征吉祥.机头醒目地标注着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主题"和谐之旅"以及圣火传递的标志,机身后侧写着"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圣火传递口号.神圣的天安门广场,晴朗的蓝天下,火红的气球牵动着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的条幅:"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奥运歌曲伴随
[1]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