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月山东自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迁移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2.某学生学会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后计算一个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积的题目,这种思维形式属于( ) 
A.创造性思维
B.再造性思维 
C.发散思维
D.灵感 
3.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许多实物,观察其表面,然后分别认识长方形的几条边和几个角,以及边与角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是( ) 
A.分析过程
B.实验 
C.观察
D.综合 
4.从考评的性质来看,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测评属于( ) 
A.预示性考评
B.显示性考评 
C.总结性考评
D.诊断性考评 
5.主张"教学结构是模拟科研的过程"的学者是( ) 
A.凯洛夫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6.谈话法的精髓是( ) 
A.问答
B.启发 
C.活跃课堂气氛
D.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化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教学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朱熹 
8.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 ) 
A.教师与教材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教与学的矛盾
D.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之间的矛盾 
9.总括同化通常需要进行( ) 
A.分类
B.判断 
C.归纳推理
D.分析综合 
10.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 
A.定向阶段
B.自动化阶段 
C.单个动作阶段
D.连续动作阶段 
11.下列提倡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 
A.杜威
B.皮亚杰 
C.加涅
D.布鲁纳 
12.下列哪一大纲中明确提出了"空间观念"( ) 
A.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1956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13.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 
A."是什么"的知识
B."为什么"的知识 
C."怎么样"的知识
D."怎么办"的知识 
14.皮亚杰划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 
A.动作
B.运算 
C.思维
D.智力 
15.学习过程的阶梯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 )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6.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始于( ) 
A.1956年
B.1963年 
C.1978年
D.1988年 
17.1949年以前的教材都是属于( ) 
A.纯"代数"的体系
B.纯"平面几何"的体系 
C.纯"算术"的体系
D.纯"立体几何"的体系 
18.在减法教学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 ) 
A.教学难点
B.教学重点 
C.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D.既非重点,亦非难点 
19.教材编排要突出重点,小学计算方面的重点是( ) 
A.计算方法
B.计算定律 
C.计算法则
D.计算结果 
20.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过数学的转折点是( ) 
A.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B.罗巴契夫斯的非欧几何 
C.笛卡尔的变量
D.塔利斯对命题的证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推理的主要类型包括( )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逻辑推理 
E.抽象推理 
22.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反馈功能
D.激励功能 
E.改进功能 
23.综合课往往适用于低年级的原因有( ) 
A.教学内容简单
B.综合课课型变化较多 
C.教学方法简单
D.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E.不尽重视考试题 
24.讲练课的基本结构是( ) 
A.基本训练
B.引入新课 
C.进行新课
D.尝试题练习 
E.阅读课本并小结 
25.练习法的功能主要有( ) 
A.教学
B.教育 
C.发展
D.反馈 
E.创造 
26.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 ) 
A.正确的四则计算能力
B.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C.初步的空间观念
D.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E.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7.教学中正确贯彻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严谨性要有层次,适可而止 
B.可接受性要难易适度 
C.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 
D.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E.基础知识掌握要牢固 
28.数学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可分为( ) 
A.活动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9.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有( ) 
A.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 
B.利用学具探索正方形特征 
C.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 
D.在"角"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直角" 
E.在"假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带分数"的概念 
30.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有( ) 
A.比较
B.分析 
C.综合
D.抽象 
E.概括 
31.影响迁移的内部因素之一是知识的( ) 
A.系统性
B.概括性 
C.灵活性
D.可辨性 
E.稳定性 
32.教育情境下的学习与一般学习的区别是( ) 
A.是否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标准
B.是否必须经过事事实践 
C.是否是在人类发现的基础上的再发现
D.是否是后天习得的 
E.是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33.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看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 ) 
A.直线式
B.单一式 
C.综合式
D.阶梯式 
E.螺旋式 
34.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数学( ) 
A.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B.证明过程的严谨性 
C.结论的精确性
D.思维的敏捷性 
E.应用的广泛性 
35.下列属于近代数学时期成果的有( ) 
A.罗巴契夫斯的非欧几何
B.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C.笛卡尔的变量
D.阿贝耳和伽罗瓦近世代数的研究 
E.拓扑学的出现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学习兴趣
37.讲解法
38.目标参考性评价
39.教材结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小学阶段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观察所表现出的特点.
41.简述学具的作用及地位.
42.简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区别.
43.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教师应如何采用表格形式对图形之间的主要特征进行整理?举例说明.
45.试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6.以学习方程概念为例,说明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