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代码:00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 A.个人之间的传播沟通 B.公众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沟通 C.公众与传媒之间的传播沟通 D.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A.组织 B.公众 C.传媒 D.个人 3.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 ) A.巴纳姆 B.伯尼斯 C.艾维?李 D.格鲁尼格 4.公共关系作为一积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5.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成立于( ) A.1948年 B.1955年 C.1975年 D.1978年 6.下列关于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公关理论整合化 B.公关实务专业化 C.公关教育通才化 D.公关地位战略化 7.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 A.中介的角色 B.核心的角色 C.无足轻重的角色 D.基础的角色 8.《<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 )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9.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 ) 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10.下列公众对象中,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是( ) A.政府公众 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 D.内部公众 11.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2.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 A.高级需要 B.低级需要 C.优势需要 D.长远需要 13.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传播技术因素系列的是( ) A.社会的发展水平 B.组织的机构设置 C.印刷媒介 D.工作方法选择 15.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该组织的( ) A.信誉度 B.美誉度 C.知名度 D.可信度 16.在组织的开创阶段,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 ) A.进攻型公关 B.防御型公关 C.建设型公关 D.维系型公关 17.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 A.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调查??公关检测 B.公关调查??公关检测??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C.公关检测??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D.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18.提出“两级传播论”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 A.拉斯韦尔 B.麦克卢汉 C.拉扎斯菲尔德 D.麦库姆斯 19.具有显著的双向交互式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 ) A.报纸 B.杂志 C.因特网 D.广播、电视 20.公关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 A.公众代表座谈会 B.资料分析 C.民意测验 D.利用新闻媒体 21.因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类型是( ) A.劳资矛盾引起罢工 B.地震引起大楼倒塌 C.重大盗窃事件发生 D.有意诬陷引起报导失误 22.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 A.推销产品 B.提供服务 C.赢利 D.推销组织形象 23.下列沟通形式中,具有明显随意性特征的是( ) A.口头语言交流 B.报告 C.谈判 D.演讲 24.在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 A.标准字 B.象征图案 C.标志 D.企业广告 25.广告策划的基础是( ) A.市场调查 B.广告定位 C.广告创意 D.广告效果测定 26.在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层次中,最基础的形式是( ) A.形象的整合 B.关系管理的整合 C.功能的整合 D.认知的整合 27.政府公关首先要面对的客体是( ) A.机关内工作人员 B.国家权力机关 C.各社会阶层和团体 D.广泛的国际公众 28.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 ) A.促进公众的认知 B.提高政府的知名度 C.提高社会效益 D.提高政府的美誉度 29.以下各项不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 ) A.信息交流职能 B.沟通协调职能 C.决策指挥职能 D.形象塑造职能 30.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是( ) A.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提高行政透明度 D.树立政府形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包括( ) A.社会发展状态 B.社会关系状态 C.社会阶层状态 D.社会舆论状态 E.社会结构状态 3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有( ) A.人性文化的兴起 B.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 C.民主政治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E.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 33.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在于( ) A.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 B.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 C.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 D.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有形资产 E.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 34.培养公共关系人员应坚持的原则有( ) A.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因人施教 D.因材施教 E.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 35.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 ) A.需要和动机 B.兴趣 C.性格 D.气质 E.知识 36.一般说来,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 ) A.认知 B.情感 C.意图 D.知觉 E.需要 37.组织自我形象分析一般包括( ) A.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 B.组织拟态的调查分析 C.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D.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E.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38.受众选择“3S”论中的“3S”是指( ) A.选择性标识 B.选择性记忆 C.选择性注意 D.选择性理解 E.选择性分析 39.社会公益活动的公关意义体现在( ) A.公益活动体现了组织的社会责任感 B.公益活动促进了社会对企业组织的了解 C.公益活动增进社会对企业组织的好感 D.公益活动有助于企业组织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E.公益活动有助于净化组织的灵魂 40.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包括( ) A.形象广告 B.公益广告 C.观念广告 D.促销广告 E.响应广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41.危机处理 42.社区公众 43.公关社会效益评价 44.主题线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5.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46.公关人员应具备哪些公关意识? 47.如何树立现代公众意识? 48.简述企业内部公共关系实务的内容。 五、论述题(10分) 49.论组织建立良好的名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8分) 50.某大型商场开业在即。为使企业开业伊始便有较高的知名度,企业策划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活动,以期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开业当天,在商场外搞抛发礼券活动,每张礼券500元,共抛售1000张。活动当天,先后有数万人参加了争抢礼券活动。受活动影响,商场周围交通被迫中断,结果导致市政当局和部分市民的不满。同时,活动本身秩序失控,导致一些人被挤伤。对此,当地几家媒体对活动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报导。尽管活动的开展客观上使企业有了知名度,但知名度带给企业的却是企业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问题:用所掌握的公关知识对该商场的开业活动加以评析。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