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 A.个数指数和总指数 B.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10.国民财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分组依据是( ) A.性质不同 B.经济用途不同 C.占有者不同 D.经济类型不同1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是( ) A.单式记账 B.增减记账 C.收付记账 D.借贷记账12.财政收入除了预算内收入,还包括( ) A.地方预算收入 B.部门预算收入 C.企事业单位预算收入 D.预算外收入13.在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经济效益时,首先要确定( ) A.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B.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C.衡量经济效益水平的标准值 D.各指标的权数14.统计上,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形式是通过( ) A.编制资产负债指标体系来进行的 B.建立资产负债数字模型来进行的 C.设置资产负债账户来进行的 D.编制资产负债表来进行的15.商品库存保证销售天数等于( ) A.平均每日商品销售量÷期初商品库存量 B.期初商品库存量÷平均每日商品销售量 C.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每日商品销售量 D.期末商品库存量÷平均每日商品销售量16.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 ) A.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B.固定资产折旧 C.劳动者报酬 D.总投资17.某企业三月初库存为20万元,商品购进150万元,商品销售145万元,商品出口10万元,则该企业三月末库存为( ) A.10万元 B.15万元 C.20万元 D.35万元18.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 ) A.新MPS为基本框架,向国外标准*拢 B.新SNA为基本框架,自成体系 C.是MPS与SNA两者结合的框架 D.新SNA为基本框架,向国外标准*拢
19.当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较高时,则表明( ) A.劳动力资源素质相对较高且平稳发展 B.劳动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且平稳发展 C.劳动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且可能呈减少趋势 D.劳动力资源素质相对较高且不平稳发展20.劳动力资源总量属于(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对某市居民户调查资料按家庭人口数分组,分为1人,2人,3人,4人,5人…,汇总各组家庭数形成的数列是( ) A.分配数列 B.变量数列 C.单项式数列 D.组距式数列 E.异距数列22.商品销售总额不包括( ) A.购货退回的商品 B.对国外直接出口的商品 C.商品损耗和损失 D.售给公用事业单位经营使用的商品 E.出售本企业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23.要保证动态数列中各指标的可比性,编制动态数列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有( ) A.时期长短应该相等,时点间隔最好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D.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指标的数值应该按大小顺序排列24.影响就业率指标数值大小的因素有( ) A.劳动力资源总量 B.离、退休人数 C.在业人数 D.人口总数 E.(待)失业人数25.微观上的流动资产包括的内容有( ) A.现金 B.各种存款 C.长期投资 D.短期投资 E.应收及预付货款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离散变量27.完全相关28.常住人口29.重点调查30.逐期增长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1.整群抽样的特点有哪些?32.在什么情况下存在总方差( )、组内方差( )和组间方差( )?并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33.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4题,第34、35小题各5分,第36、37小题各10分,共30分)34.某市2021年国民收入为450亿元,其中用于消费250亿元,用于积累200亿元,该市2021年年平均人口数为2250万人。 要求:(1)计算该市2021年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2)计算该市2021年人均国民收入; (3)指出上述计算指标的所属种类。35.1998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有关资料如下:指 标 单 位 数 值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9421.93 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 亿元 45420.55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 亿元 44136.87 销售收入 亿元 64418.86 利润总额 亿元 1458.11 利税总额 亿元 5521.92 从业人数 万人 6195.81 要求:根据表中资料计算1998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体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和工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36.某企业所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成本资料如下:产品 总成本(万元) 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或上升()率() 基期 报告期 甲 230 261 -6 乙 160 180 -4 丙 140 120 +2 要求计算:(1)该企业的总成本指数和总成本的增加(或减少)额; (2)该企业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和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总成本; (3)该企业的产量总指数和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总成本; (4)对该企业的总成本变动进行简要分析说明。37.某连锁经营公司所属5个零售店某月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资料如下表:商店名称 A B C D E 销售额(千万元) 3 5 6 7 9 利润额(百万元) 2 3 3 4 5 要求:(1)计算销售额和利润额之间的相关系数; (2)用最小平方法计算利润额对销售额的回归直线方程; (3)对计算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六、论述题(本题10分)38.试述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