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历年真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1年10月山东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三)

时间:2021-07-01 17:50:21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1年10月山东自考的人数越来越多,而考生最需要的就是模拟试题了,今日由小编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21年10月山东自考《大学语文》预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A.给人吃

  B.食物

  C.以......为食

  D.吃

  2.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 D】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4.《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 D 】

  A.以民为本

  B.完美人格

  C.中庸之道

  D.和而不同

  5.《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是 【 A 】

  A.司马迁自称

  B.《史记》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

  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6.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 【 D】

  A.《秋水》

  B.《张中丞传后叙.》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7.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 C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8.《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 【 B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

  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9.《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 【 C】

  A.苏子本人

  B.吹洞箫者

  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

  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10.《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 C 】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

  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B 】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排比

  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 【 A】

  A.心远地自偏

  B.悠然见南山

  C.飞鸟相与还

  D.欲辩已忘言

  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 【 D 】

  A.玉环飞燕皆尘土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闲来垂钓碧溪上

  D.长风破浪会有时

  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 【 C 】

  A.”云外惊飞四散哀“

  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

  D.”水多菰米岸莓苔“

  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 A】

  A.失落感

  B.急切感

  C.休闲感

  D.绝望感

  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 【 B 】

  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

  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

  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

  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 D 】

  A.对等并列

  B.抑扬交错

  C.相互对比

  D.逐层推进

  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 【 A】

  A.沙子龙

  B.王三胜

  C.孙老者

  D.小顺子

  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D 】

  A.直接心理刻画

  B.自然环境烘托

  C.肖像和对话呈示

  D.行为和表情显现

  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 【 C】

  A.《城南旧事》

  B.《金桥》

  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

  D.《晓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是 【 CD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咬文嚼字》

  22.下列《吃饭》一文中论据之间,构成相似联想关系的有 【 ABCDE】

  A.吃饭中,以需要掩饰享受

  B.结婚中,以娶人掩饰谋财

  C.艺术上,以实用掩饰享乐

  D.政治上,以民意掩饰野心

  E.哲学上,以实用掩饰玄想

  23.《垓下之围>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悲剧英雄性格特征有 【 ABCDE 】

  A.不善用人、众叛亲离

  B.勇猛无比、匹夫之勇

  C.知耻重义心理

  D.宁死不辱性格

  E.至死不知失败原因

  2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 ACE】

  A.《家》

  B.《寒夜》

  C.《春》

  D.《憩园》

  E.《秋》

  25.下列作品,在整体构思上以小见大的有 【 ABC】

  A.《苦恼》

  B.《香市》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马伶传》

  E.《秋水》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种树郭橐驼传》)

  拳:屈曲,不舒展。土易:指换上了新土。

  27.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传》)

  易衣:换衣裳,指脱下戏装,换上便服。

  遁:逃走。

  2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29.不舟不车,不衫不帻(zé)。(《西湖七月半》)

  不舟不车:不坐船不乘车。

  不衫不帻:不穿长衫,不戴头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边幅。

  帻:头巾。

  30.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形容泪痕满面。

  3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但:只,只是。坐:因为。

  32.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见:一说读”xian“,同”现“。无意间就看到。

  33.孟尝君怪其疾也。(《冯谖客孟尝君》)

  疾:迅速。

  四、简析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选自《声声慢》

  (1)说明”寻寻觅觅“句的统领作用。

  答:”寻寻觅觅“写行为,统领词人喝酒、望雁、看菊、听雨等行为线索;”冷冷清清“指向环境,统领气候、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线索;”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统领秋愁、家破人亡之思、身世变迁之哀、孤苦绝望之悲等情感线索。这三条线索的相辅相成,是全词的整体建构。

  (2)说明”三杯两盏“句的表现意义。

  答:一是晚风带来秋愁;二是借酒浇愁;三是酒力敌不过风力,见出愁情深重难解。

  (3)由”雁过“所引发的思绪中主要包含哪些情景?

  答:寒秋残景、往昔故家美盛情景、今日国破家残情景、往昔夫妻唱和情景、今日夫亡身孤情景等。

  (4)”满地黄花“句寄寓着什么感慨?

  答: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人老珠黄、孤苦无依。

  (5)”梧桐更兼“句有何作用?

  答:一是强化”秋愁“,二是雪上加霜,将孤苦无依之悲导向顶峰。

  35.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日:”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选自《婴宁》

  (1)婴宁出场有何特点?

  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婴宁的个性特点是什么?

  答:爱笑,痴笑,笑不可止。

  (3)鬼母为何总是教训婴宁?

  答:让其改变性情,促成婚嫁,以便今后在社会上生存。

  (4)这里怎样刻画婴宁?

  答:一是情态描写,着力表现婴宁”笑辄不辍“的个性;二是侧面描写,通过鬼母的话来彰显婴宁痴憨的心性。一写外态,一写内性,两者共同表现了婴宁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

  36.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1)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简括为:顺天致性。

  (2)最能体现橐驼种树合乎原理的是哪两句话?

  答:”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3)除正面阐述外,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方法来凸现橐驼种树方法的正确性?

  答: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凸现郭橐驼种树方法的正确性。与”他植者“种树在原理、方法、结果等诸方面构成了对比。

  (4)”他植者“种树违天害理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他植者“种树”违天害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马虎虎,草率了事;二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5)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种树的马虎态度,而详写其”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态度?

  答:作者详写”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一面,是为了与下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相照应、类比,从而阐发并突出文章的主旨。

  37.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苦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呵!

  ————选自《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这节诗中运用的意象有哪些?

  答:这节诗中运用的意象有”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2)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含义?

  答: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3)这节诗中的”你“和”我“是什么关系?

  答:这节诗中的”你“和”我“的关系:”你“是曾饱经风霜、深受灾难,而今正在重新崛起的祖国,”我“是祖国重新崛起的象征,二者是统一的。

  (4)这节诗句写的是什么时期的祖国?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祖国,体现了经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的未来而欢呼的强烈爱国之情。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时间: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在线报名
在线
报名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