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00261重点第三章5
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P103)
所谓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共同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另一方当事人。
二、行政相对人在实体法上的地位(P103)
1. 财产和自由不受侵害,依法享受给付与保护的权利
2. 排除违法或者不当行政的请求权与行政介入请求权
三、行政相对人在程序法上的地位(P104)
1. 参与型行政全面保障相对人在程序法上的权利
2. 行政相对人参与制定行政法规范或者计划的权利
3. 行政相对人参与作出行政行为的权利
四、行政相对人的公法行为( P105)
(一)公权和公义务
公权,是指在公法关系中,权利主体可以直接为自己主张一定利益的法律上的权利。公义务,与公权恰好相对,是指为了他人的利益,在公法上接受一定的意思拘束。如行政主体的税款征收权与公民的纳税义务,公务员的工资请求权与行政主体的工资支付义务。
1. 公权的种类
参政权包括人民代表选举权、公务员的选定权和罢免权等能动性参加权,故又称为主动性公权。受益权包括接受各种行政行为的权利、公物及公共设施的使用权、公法上的金钱请求权等,因相对人可以积极地请求行政主体作出一定的行为。自由权即可以主张不因行政权侵犯其自由的权利,只要不违背公共利益,行政相对人可以享受居住、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学术研究及财产享有等权利,故又称为消极性公权,基于该权利,行政相对人可以请求排除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等行政活动。
2. 公义务的种类
3. 公权与公义务的特征
国家公权与私权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行强制性。相对人公权,从公权的角度看是权利,而从另一角度看则更具义务的性质,其放弃和转让往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相对人的公义务,广泛承认行政权的自行强制力,并且,公义务大多是一身专属性质的,除纳税义务等可以继承外,一般不允许转让。
(二)相对人的公法行为
相对人的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不同,是指相对人以公法效果的发生为目的、以相对人的资格所为的行为。
(1)相对人的公法行为中的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
(2)关于相对人的公法行为的撤回;
(3)相对人的公法行为的瑕疵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影响。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山东自考《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6年模拟题(1)
05-062022年山东自考“企业档案管理”笔记(第一章)
05-092022年10月山东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考试重点(5)
04-162022年10月山东自考水产繁殖育苗技术论述题专项复习八
09-232023年4月山东自考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学习笔记之中断的基本知识
12-062022年10月山东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九
10-182022年山东自考03035有机化学(四)复习资料
07-2106版2022年山东自考《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9)
04-252022年10月山东自考05680婚姻家庭法考前复习资料5
08-102023年4月山东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八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