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10月山东自考11963地方旅游资源概况复习资料1

时间:2022-08-26 17:53:42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山东自考课程的试卷遵循一个原则,以山东自考教材大纲为主,参考辅导资料为辅。但教材知识点众多,考生复习起来难免吃力,而山东自考复习资料一般把知识点已经总结好,学习起来也更方便快捷,下文是山东自考网整理的2022年10月山东自考11963地方旅游资源概况复习资料1,供各位考生参考。

2022年10月山东自考11963地方旅游资源概况复习资料1

一、掌握理解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相关概念。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资源:指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前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以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

包括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住类、陵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都称为水体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

二、掌握旅游的特征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的特征1.异地性2.暂时性

文化3.道德感弱化2.消费攀高1.(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

干涉4.物质摄取

三、理解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四、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1.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榫卯”结合——“斗拱”

2.优美的艺术造型

如祈年殿;鸱尾(吻)、走兽,等等

3.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如中轴线对称;曲折多变

4.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如琉璃瓦、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丰富的雕塑装饰

如石窟寺的雕塑;

6.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五、理解并掌握民俗风情的旅游功能。

(一)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激励大家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和丰富知识的需要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六、理解并掌握旅游产品的特征。

1.功能上的愉悦性2.空间的不可转移性3.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4.时间上的不可储5.所有权不可转移性

七、理解并掌握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消费属性

(二)旅游的休闲属性

1.旅游的目的表现为借助各种可以娱情娱性的活动达到愉悦的目的;

2.旅游发生于自由时间的行为;

3.从旅游活动的构成看,旅游这种休闲行为实际上又是众多的休

闲活动的再组合。

(三)旅游的社会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八、名山的特点。

1.名山是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实体

2.在科学上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

3.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

4.自然与人文景观浑为一体

九、古墓葬的旅游价值

1.古墓葬地上、地下建筑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众多

2.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

3.帝王陵墓多选址于形胜壮观、环境优美的地区

十、海蚀地貌有哪些。

如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十一、掌握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1.可观赏性;2.自在性3.潜在性4.不可转移性

十二、瀑布的旅游价值。

1.景观特色突出,吸引力强

2.与其他自然要素结合,更能形成美景

3.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山东自考网还为各位考生提供【山东自考真题】【山东自考复习资料】,有需要的考生也可点击查看。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时间: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