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02008692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自考网>自考模拟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美学》自考模拟题三【2021年4月】

时间:2021-03-01 16:55:0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1.艺术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

A.宗教功能

B.认识功能

c.道德功能

D.审美功能

22.艺术存在于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品到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B.作者的创作活动中

c.艺术作品中

D.读者的接受活动中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

B.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没有终点

C.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会随着”期待视野“的变化而变化

D.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可以分为观、思、评三个阶段

24.艺术意象的特征主要是

A.现实性、社会性、感性和联想性

B.现实性、情感性、联想性和想象性

C.虚拟性、直观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D.虚拟性、现实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25.荣格的艺术观不同于弗洛依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

A.集体无意识

B.个人无意识

c.性本能

D.艺术表现

26.梁启超把小说的感化作用概括为

A.熏、观、感、讽

B.熏、浸、教、乐

C.熏、浸、刺、提

D.兴、观、群、怨

27.《淮南子》中说,”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这段话体现出的美育的特点是

A.诉诸感性

B.潜移默化

c.能动性

D.无目的性

28.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

A.美育就是德育

B.美育与德育无关

C.美育与德育相互区别、相辅相成

D.美育与德育相互冲突、无法调和

29.提出”净化说“的古希腊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德谟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

30.美育的特征是

A.以刺激的方式娱乐人

B.以感性的方式陶冶人

C.以理性的方式教育人

D.以道德的方式感化人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准考证打印时间:10月21-26日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学习群
微信
学习群
在线报名
在线
报名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